【向原住民族道歉,然後呢?】
文:簡年佑/Akoy 公民憲政推動聯盟執委肯定蔡總統親自溝通誠意十足
然而,在整個「街頭對談」的過程中,蔡總統對於巴奈、馬躍比吼、Namoh等人的疑惑,卻多以「道歉文中有提了」、「我們一起開會討論吧!」回應,並且在問到具體的個案(如拉瓦克迫遷、杉原棕櫚灣開發案)如何解決時,蔡英文及其幕僚也並沒有實際的想法。
而有關時程的問題,也都託辭「改革需要時間」雖然誠心對話的姿態著實令人感動,卻也在這個對話過程中,看到了蔡英文以總統身份代表國家、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之前,似乎並沒有切實做好充足的理解與準備工作。在這個當面對談之後,或許蔡政府應該重新檢視在這整件事情上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決心,究竟有哪些事根本不能只期待「開會解決一切」。
蔡政府必須要有憲法層次的決心
又例如對談中提到的立委選制,直到現在我們還被區分為「山地」、「平地」原住民,這樣的隔離區分是直接在憲法中明定的,也早有許多人提過這個選制造成的各種惡果,相信蔡政府不可能沒有意識到這項重要議題,如果僅以她聲稱的「先從行政部門來做」,如何能期待處理到這個層次上的問題?
至於中華民國政府與原住民族的準國與國對等關係,也早在2005年前後提出憲法原住民族專章草案,有關原住民族自治、集體權、準國家主權的各種構想,也並非撇除過去的積累可以憑空致生,更遑論扁政府時代已宣誓的新夥伴關係,然而我們在這次道歉的過程中,似乎都已被遺忘、不清楚這些訴求的意義,甚至產生了蔡政府有種「求快不求好」的錯覺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